教育见习是师范生专业实践的必要环节,也是提升师范生思想道德,专业理论及实践技术基础的重要一课。为深化专业知识、熟悉教育环境、观察教学实践,进而提升教学技能。
2025年4月21日至4月29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系2023级教育学专业、2024级教育学专业、2024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共198名学生,在系主任谷小燕老师的统筹安排下,开启了为期2周的教育见习实践周。


2023级教育学专业学生分为6组前往重庆市大学城沙小、树人思贤、景阳南开、科学城南开、盛德沙小、富力南开共六所小学进行见习,王善昌、宋燕、吕催芳、张晓燕、樊华强、全晓洁6位老师负责带队、指导、考评。24级教育学专业学生前往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展见习活动,谷小燕、石长林、张培、李叶峰、贾雪玲、牟萍6位老师带队、指导和考评。2024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分为3组前往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重庆师范大学科学城附属中学三所中学,开展为期5天的校外教育见习活动和为期3天的校内创新实践活动,李金臻、梁兴连、张东秋、江山、牟琴、陈林、王泽钰7位老师负责带队、指导和考评。
见习期间,23级教育学的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学观摩与实践活动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熟悉校园环境,并了解教学安排。随后同学们分散到不同班级深入课堂一线,认真观摩指导教师的授课过程,从多角度体验作为老师的一天。在见习过程中,大家主动与指导教师交流教学思路,虚心请教课堂设计学生管理等问题,部分同学还协助教师开展课间活动作业批改等工作,在实践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责任与不易。在课后托管服务中,同学们分组带领小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将教育学课堂中的“多元智能理论”转化为实践。


见习期间,24级教育学的同学在徐岚请老师的统筹安排下,有序进入见习班级,系统记录班级管理策略,课堂教学设计,校园活动组织流程及学校工作方法。同学们严格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友善待人,全程观摩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并参与到校外研学,大课间等特色活动,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课后服务等工作。通过近距离观察小学生课堂表现及心理特点,深化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理解。在班主任指导下,见习生尝试参与习题讲解、小组活动指导等实践环节,逐步掌握课堂节奏调控、学情分析反馈等基础技能,切实将教育理论融入真实教学情境。


见习期间,24级教育技术学的同学们认真记录授课教师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细节,切身感受真实的教学情境,学习在新课标背景下,授课教师如何通过情境创设、自主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学们还有幸参与了第二届数智化教研融合发展大会,看到了数智化时代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光明前景,观摩了见习学校的艺术节活动,并深入熟悉中控室的调音台和灯控设备。在校内见习环节,同学们进行了一分钟的教育主题演讲和AI儿歌创作。在儿歌创作过程中,同学们凭借AI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智能算法,快速生成多首主题多样、韵律和谐的诗歌,结合自己对幼儿心理的了解,进行修改和完善,让诗歌更贴合幼儿需求。




4月30日,各年级各专业分别组织了见习汇报和教学技能比赛活动。23级教育学专业进行了见习汇报和演讲比赛,考评教师结合课堂案例,围绕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突发事件处理等问题进行专题指导,同学们踊跃提问,大家就“如何对学生注意力分散”“平衡课堂趣味性与知识深度”等实际问题开展热烈讨论,导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视角进行达以解惑为见习生,指明改进方向。24级教育学专业进行了见习汇报和朗诵比赛,考评教师针对汇报内容提出专业建议,强调夯实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并寄语学生未来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朗诵比赛环节则充分展现了师范生的语言表达与综合素养。24级教育技术专业进行了见习汇报和创新实践技能展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PPT展示、视频播放、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详细汇报了见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和成果,分享了在见习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也反思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此次见习之旅,同学们表示收获颇丰,从课本走向讲台,看到了教育理论的鲜活生命力,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魅力。教育见习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寻根之旅,为青年学子的教育梦想注入强劲动能。